为什么大多数小生意会失败-Emyth 读书笔记 (2021年)
第一个死因: 指望员工能跟自己一样
很多小老板刚开始都是一个身兼数职,就连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还亲自怎么去给客户寄过书。可是随着生意的拓展,老板必须把活给员工,但是员工的表现都是难以预料的。书里说很多老板看不上员工的表现,觉得自己干得更好,会陷入请人-失望-开除-自己上-忙不过来-请人的死循环里去。老板自己是expert,就渴望也请一个expert,这是错误的想法。从死循环里解脱需要的是system,就是把差不多的人放进去,经过培训后这个system就能确保员工的performance。System Dependent, not Expert Dependent!
第二个死因: 以为技术就是一切
比如说一个厉害的厨子想开餐馆,出色的理发师想开沙龙,程序员想开软件公司等,都是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的创业起因。作者认为技术,只是创业的一小部分。这本书里用的例子就是女主角特别会做pie,开了个b甜品店,每天从早忙到晚,累得个要死,出除去各种费用还不怎么赚钱。女主找这个business coach咨询和调整自己生意的过程,就是整本书的主线。
作者认为一个人会做一个技术,其实就是个打工者,去给别人打工生活质量更高,下班啥也不用管了。当老板的职责除了提升技术,更要建立一个系统,培养别人把事情做好,自己才能去做其他的管理,比如marketing,招聘,培训等。同时老板也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培养自己的生意,用使命和愿景去领导团队。
后来这本书的女主角不断的挖掘自己的初心,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要做pie这件事。最后甜品店只选用当季的食材,做新鲜的水果,还开展上游的供货,弄自己的果园等。女主卖的不再是pie,而是对饮食和精致生活的理念。生意都是在解决问题,满足客人的需求,可是这世界上不缺一个烘焙店,人们不缺这口吃的。我们缺的是一种新的定义,是一个故事,告诉消费者什么才是更好的pie,什么才是极致。客户们吃了当地的,刚成熟的水果做的派,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去享受美食,就不会在想要那些反季的烘焙品。
第三个死因: 离了自己生意就活不了
Work ON Your business, not IN your business.这句话我们总听见,但是真正理解的人不多。老板当然是可以干活的,但干活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建立一个系统,让系统取代自己。作者说很多老板其实enjoy自己忙得晕头转向,公司离了自己活不了,这样很有成就感。可是作者认为这样的老板,很难坚持,生个病啥的公司可能就走下坡路了。还要就是这样的老板没有更高的视角去看见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被眼前的琐事填满了人生。
“不要用生命去服务于自己的公司,而是创建一个公司去服务自己的人生。”
而且这个business不是自己,也不代表自己,而是另一个生命。它该有自己的性格,规则,愿景。创业者只是这个生命的创造者,系统的主人。这个系统要去找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换钱,然后拿钱来给自己的主人。主人要用自己的大脑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这个系统。自己不在那,也能生钱,哪怕自己死了,business也是可以存活的。比如爱马仕以前也是家族生意,就是靠老爹的手艺起家的,最后它成为了一个系统,有生命力的品牌,传承了几代人。
最后分享一个TED talk,这个女的是特斯拉老板的第一任妻子,她演讲的主题是当工程师和创业者相结合时,这样的有远见卓识,又有技术思维的人,才能带领我们在黑暗里找到光明。
下面在讲讲对策:
第一,role play
我们明白自己有哪些角色需要扮演: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创业者. 管理者要回顾过去看看哪些要改进,看看这个系统哪里运作的不好。
技术人员需要关注当下,怎么把活deliver的更好。
而创业者需要考虑未来,公司的发展方向这些。
总之,如果不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唯独切换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很容易掉进坑里,然后把公司搞死了。初期要三方面兼顾,然后再逐步放手管理者和技术员的位置,思考长远的事儿。
这也就是为什么创业者们总说完成比完美重要,因为没有哪一块能彻底的完善,这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不断的推进和改善,容忍瑕疵,该换身为时就要换身份。
第二,think big
不管起步时有多小,我们都要抱着一股开连锁或者大公司的思维去创业。比麦当劳做的好的多了去了,比星巴克更地道的咖啡也很多,但是为啥没有人能超越他们呢?答案就是人家有system。
很多老板自己技术好,瞧不起那些大公司的服务和产品,觉得他们烂透了,其实这么想是很狭隘的。基本上厨师都能做出比麦当劳好的汉堡,但他们只能服务周围车程一小时的客人。如果我们想服务更多的人,解决更大的问题,那必须有个能成功复制商业模式的系统。一个人会做好吃的汉堡不难,难的是所有的店都能,那么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就太多了。比如菜单,定价,供应链,培训,机器设备全都要有系统,而且还要有一个系统来管理各种系统。
用这种思维模式,老板们就会在做事情和做决定时有个清晰的考量,这件事能复制吗,怎么复制,如何transfer knowledge?没了我还能执行吗?管理成本高吗?等等
别觉得自己只想做个小生意,不需要复制。哪怕是一家小店,一个小公司,没有系统,生意都会变成一个吸血鬼,迟早把我们burn out,或者出各种问题最后走向衰败。人的时间和脑力是有限的,不能把公司的相关信息存在脑子里,防止员工就必须依赖老板的脑子干活。要依赖系统干活,让每个人用自己的脑子。
其实在职场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员工很懂技术,但无法培训他人取代自己,那么最后的结局就是这个人无法成为更有Impact的领导,没法带领一个大的team。系统是取代自己成为螺丝的工具,所以一定要think big。有时候升职不成功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后继无人。
书购买链接:https://www.amazon.com/Myth-Revisited-Small-Businesses-About/dp/0887307280
6/10/2021
你一定听过巴菲特的这句话,成功的人和真正杰出的人是有差别的,而真正杰出的人几乎对所有事情都说不。
而以前的我很难去拒绝别人,俗称脸皮薄,让人尴尬这种事情不愿意做,对很多事情都说yes。我想了三个常见的类别分享一下:
金钱上:别人管我借钱,想让我去做经济担保等等。经常说Yes的结果是什么呢?我帮助的人往往越过越惨,有的还不还钱,把我陷入更多的麻烦等等。
时间上:邀请我去听讲座,卖产品给我,需要我较多的时间帮忙做杂事等。经常说Yes的结果就是我会没办法专注自己的事情,得不到真正我想要的成长。
精力上:比如说请教我问题,情感咨询,找我抱怨等。经常说yes的结果就是我的能量被琐事消耗,自己当完树洞也要花时间充电和修复。
你有没有讨好过他人?
经常说Yes这个举动的背后,有可能是讨好型人格,people pleaser。我自己就是people pleaser,我很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和和气气,开开心心。可作者却说people pleaser即使帮了别人,心里也未必真的能开心,长久下去还会因此痛苦。因为people pleaser总是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评价自己,这样的人永远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哪怕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都给人了,内心也是有着很强烈的匮乏感的。你对所有人都说Yes,其实就是对自己在说NO。
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好人,当我们为他人创造价值的时候,去和他人社交的时候,肯定会多或少的自我感觉更良好。可是这就是一种陷阱,如果我们毫无原则的做好人,那么终将活成一个失败者。比如说当我们打算静下来心好好学习时,家人让我们帮忙做这个那个,朋友邀请我们吃吃喝喝,孩子要这要那,如果我们不会拒绝,那么各种干扰就一定会填满我们的人生,我们永远也没时间静下心来读书。
你还有没有担心过错过机会?
比如说各种人告诉你什么什么项目赚钱,这个东西可好了,这个课一定要上之类的,人的本能就是会好奇,会想继续了解,害怕自己错过了商机。其实当我们真正发现自己人生的使命是什么的时候,都不用动脑子就会知道答案是什么。有个演讲说一个人的工作和任务是不同的。每个人生来都是带着任务的,比如说一个巴尔的摩穷人区的黑人理发师,他的工作就是理发,但是这名理发师重视教育,他的理发店里,如果男孩们拿着书本来理发,他就不收费,他的任务就是让那些男孩子们不要去混黑社会,好好读书。一个化妆师,她的工作是给人化妆,可是她的任务是帮助女性。在美国有4万个服务退役军人的非盈利组织,可是退役军人真正面临的问题,可能都没有四万个。很多人抱有一腔热忱想去开始一个非盈利事业去帮助别人,可是自己都没有真正了解人家需要的是什么。他认识一个律师,这位律师工作之余会把那些西装革履的白领们淘汰的西装要来,然后捐给退役的军人,让他们能以最好的外形去面试找工作。律师是她的工作,而帮助军人,是她的任务。
很多人找我加入MLM,因为我认识的人多,又喜欢分享信息,我知道如果我去卖一个什么保健品肯定是能赚到钱的。我为什么拒绝,不是因为觉得产品不好,是世界上太多的工作都能赚钱了,可这些都不是我的任务。我的任务,就是去把正能量带给更多人。而我完成任务的方式,就是通过Tea Spa和早期教育这两个平台。比如我的工作是老师,但是我的任务,是传播正面管教,培养未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公民。当有的家长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要求时,我都会很坦然的说no,因为当baby sitter,讨好家长,这可不是我的任务。
比如说我的工作是spa owner,我的任务就是要服务我的团队,再通过他们去把正能量和关怀传达给客户。我还有更大的任务就是希望能打造华人自己的spa品牌,让更多从业者有职场上升的机会,去改善社会对华裔按摩师的偏见等等。我深知这些任务,只有在这个行业才能去一步步实现,对我的任务没有帮助的邀请,我都会说no。钱是一个无限大的数字,我们此生没有人能赚完一个无限的数字,而完成一个任务的时间,却只有一生。更别说这一生里,大把时间都花在寻找自己是谁,自己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上。余下的时间,没那么多可以浪费的。
你有没有担心过别人对你失望,改变了对你的看法,或者觉得你这个人不善良?
我们都知道开口求人是不容易的,人家开口了,肯定也是没办法了,如果我们拒绝,岂不是太冷血无情呢?我以前就是困在了这个狭隘的思维里,让自己和对方都很累。有本书叫贫穷的本质,今天没时间说书的内容,但是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我们一个人,解决不了世界性的问题。很多人之所以过得不如意,总需要别人帮助,需要别人配合自己。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是个人认知的问题,也可能是社会制度等等。你要是真的想帮助更多人,那么记住之前分享的那句话: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去创业,去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去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去让自己做一个管理者,去改进不喜欢的制度,去为他人创造更良好的环境。
创业者不要怕别人说自己自私,我记得当我第一次在我最在乎的人面前,承认我就是自私,我就是要拒绝她的请求时,我的心也是很痛的。不过这就是成长,我们讨好了所有人,就注定迷失自己。那些来自于家长的沉甸甸的爱,我们只能暂且辜负,不去做那个笼子里的鸟,才能有朝一日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要先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
要先让自己成长,才能带领更多人成长。
要先让自己有能力,才能去帮助更多人有能力。
把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focus自己的任务,是学会说no的根本。如果整天浪费时间,那么别人求助时,邀请去玩时,拒绝就会相对要难。当你知道自己有更大的任务要完成,时间是很宝贵的时候,拒绝就会是常态,别人也会尊重自己的界限。
与其怪别人踩自己,不如看看自己脚下的界限,与其去抱怨别人怎么都那么好意思,不如问问自己有没有把人生的主次分清。
最后说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说no的艺术到底是啥呢?我的心得:
第一点:直接说
第二点:不要道歉或者说不好意思
第三点:简短的说自己说no的理由
第四点:该表达感谢时感谢
比如朋友邀请你去爬山,可是你本来想学习的。可以说这次去不了,不过谢谢邀请,爬山听起来很吸引人,可我周日的计划是全天学习,我决定还是在家学习。
比如老婆让你修水管,可你需要赶报告。亲爱的,我没办法做。我周日的计划是工作,周一有重要的会要准备。我可以周二修,如果你很着急,我们可以找工人。
比如同学让你代购,你不愿意。可以说没办法帮你,不过谢谢你的信任。找我代购的人太多了,现在我的原则就是一律不帮,这是是专门做代购的人,收费也合理,你可以找他。
比如有人找你借钱,但你不想借。可以说钱没办法借给你,我现在的原则就是不向外借钱,谢谢你的理解。
有的人可能我们无法说no,比如老板。这种情况咋办呢?比如说你已经有三个project在手了,每天忙得要死,老板问你能不能加入这个新的project,你怎么说no呢?
首先,你可以去问更多的信息。比如这个新项目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跟谁合作之类的。
然后,你可以说说最近自己工作上的近况,比如有个项目已经迫在眉睫了。
其次,你可以让老板给自己重新做一个工作主次规划,如果我接了新项目,那么加上手头的三个就四个了,问问老板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最后,你可以提条件,谢谢你对我信任,新项目听着很吸引人,可以等我把现在的项目做完再加入吗?
No不是一个闭门羹,也不会关闭了机会,更不会关闭了善心。No是一个让我们更加清晰人生的主次,然后打开更多的机会。
上周我们讲向上社交,如果你尝试了,你肯定会遇到别人对你说no的情况。当你自己是个可以对他人说no的人时,你也会非常能理解那些拒绝我们的人,不会因此玻璃心。总得来说,说No让我们更自信,更笃定,更感恩。
忙吗?
非常忙。
有时间吗?
没有。
除非,我们是一路人,我们的任务重合。
7/27/2021
第一个经验教训,就是要找律师看lease,这个钱很值得花。我的第一个店是买的别人的,那个店主就没找律师直接签约了。后果就是房子很老,屋顶总漏雨,但是lease写的是tenant负责,结果花了很多钱修。后来我renew的时候重新谈判,终于把roof变成了房东的责任。
第二个经验教训,就是要找商业律师。Business Law Attorney, 不是随便一个律师,商业律师看过很多的lease,能给出有价值的反馈。
第三个,要谈TI, tenant improvement. 比如商家装修店,有的房东是会出钱报销一部分的,房东不光给免租,还给TI allowance,尤其是dark shell condition 的新地盘,也就是水泥毛坯房,比vanaila的给的多(就是那种已经有dry wall的)。有时候地产开发商为了盘活一个商业区,会让利吸引商家。我有三个店面后,偶尔就会收到这种给装修费去他们那开新店面的邀请。为什么呢?因为房东更在乎的是生意能不能持续发展,房客会不会做生意,我已经有几家店了,对房东来说就很安心。如果是第一次做生意,第一家店,那么要尽量包装自己,让房东放心,才能谈一个好的deal。
要不要打听周围商家的房租?
我认为只能做个参考,而且要同样类别的才可以。不同类别的生意,房租会不同,所以没办法直接对比。大部分商业区都需要mix不同类型的店铺在一起。一般情况下都规定好了多少租给饭店,多少租给retail。我听过一个案例,在一起mix use的town center, 一个玩具店付的房租是十几块per sqft, 而饭店付几十块。从房东角度看,满足配置要求,让整个商业区吸引人,繁华,是很重要的。如果利用好这个趋势,个别房客就能拿到好的deal了。
我的一个店铺的租金就比旁边的租客高,为什么呢?因为他去的早,那个时候整个楼没几个商户,他不仅租金低,还不用交NNN(下面会讲这个是啥)。商业的世界就是此一时彼一时,没啥可比较的。
不过后来有个有趣的事,我和他之间还有一个商户,他有一次说以后这家搬走了,自己想租这个地方。后来我也需要扩张,我就直接告诉房东租给我,我按照现在的价格租,完全没砍价,房东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怎样讨价还价呢?
我觉得谈判就是要强调自己生意的稳定性,和一起愿意长期合作的意愿。
对于房东来说,一般lease是签五年,然后可以续约或者解约。每五年重新找新的租客是很麻烦的,因为他们也要请律师,很多时候还要付agent fee,中间还会有空窗期,找到了房客装修期间还要免租等等。与其每五年折腾一次,不如找个tenant长期的交着房租,因此,他们更愿意租给那些连锁品牌,大的公司什么的。而且这些地产开发商都很会利用debt,他们的房产也不是完全paydown的,很多都是欠银行钱。那么租金够付贷款,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因为考虑的是长期的利益,所以不会过多的指望从一个租客那发大财。对于small business来说,如果自己有较多的不动产,那么也是房东非常愿意看见的,跑路的几率要低很多嘛。
Personal Financial Statement是银行和房东衡量一个人靠谱程度的重要文件。你的负债有多少,资本有多少,决定了他们如何看待你。谁都希望借钱,租房给net worth高的人,因为风险小。有的人为了谈个好价格,哭穷或者刻意不显富,这样反而会让房东不想合作。要知道一个资产多的人,去哪租地方都会受欢迎,选择权是在自己的手里的。
如何把租金谈低,靠的是稳定的商业模式,有足够的资产去维持生意,以及长期合作的意愿。从房东的角度来说,怕的就是没啥资产和经验的人做不下去生意中途跑路,他们巴不得商家赚钱,长长久久的续约下去。
要不要找agent?
租商业地产跟买房子一样也可以找agent,agent是从房东那里拿Commission的,大部分情况下不需要自己付钱(有的时候可能要付个押金)。
找agent的好处是省时间和精力,他们有的房源可能是market上还没出来的。agent要找专门做商业地产的,这样对当地的情况熟悉,可以根据生意的类别来给出好的建议。
坏处就是因为commission是和租金挂钩的,agent可能会考虑更多自己的利益,或者多方评估后找到一个契合点,跟自己砍价可能会有点差价。如何避免这种问题呢,我觉得就是要找一个靠谱的agent,如何找?就要靠自己的人脉,多方打听,自己去面试,去感受吧。在我们当地就有business owner租了店面后,发现自己的租金太高,告agent的故事。
做生意是需要建立自己的“初初创”团队的,有agent,有律师,有会计。有的大公司不和个人打交道,没agent也不好办事。Agent也需要了解客户的financial信息,因为身价是谈判里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在商业领域里,似乎没人愿意给“穷”人服务,给“穷”人租房,这些人都怕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你是否了解什么是NNN?
市面上大部分for lease的商业地产都是NNN,就是说房客要承担所有的费用,保险,地税,维修费。为什么这个信息很重要呢?比如说你的生意一个月可以支撑得起8千的房租,那么如果是八千的Base rent,NNN假设是两千,这就是一万了。所以找地方的时候不光要看base rent,也要看triple net是多少,整体的去算每个月要花多少钱租这个地方。
有一次我的agent跟我说找了个很划算的地方,后来我发现那个地方的地税特别的贵,只能放弃。这种信息agent可能不会说的太清楚,自己要全盘考虑才行。
A triple net lease (triple-Net or NNN) is a lease agreement on a property whereby the tenant or lessee promises to pay all the expenses of the property including real estate taxes, building insurance, and maintenance. These payments are in addition to the fees for rent and utilities, and all payments are typically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landlord in the absence of a triple, double, or single net lease.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t/triple-net-lease-nnn.asp